2014年02月04日
心臟面面觀




心臟是人體最主要的器官之一,偏偏心臟病卻是香港第二號殺手,僅次於癌症。養和醫院心臟科中心主任郭安慶醫生,為大家闡釋心臟病中最常見及最能引致突發猝死的冠心病。

冠心病的成因及病徵

2011年香港平均每天有約12人死於冠心病,當中以男性為主,不過男女比例差距隨着年齡增長而縮窄,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到底冠心病的成因是什麼?我們又能如何有效預防呢?

「供血給心臟的動脈血管,像皇冠似地圍繞着心臟,所以被稱為『冠狀動脈』。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又稱為缺血性心臟病,是心臟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亦是全球最易導致心肌梗塞及死亡的心臟疾病。」郭醫生指出:「冠心病的形成,是冠狀動脈內壁積聚粥樣斑塊,久而久之血管壁變厚,令供應心臟的血液減少。此外,粥檥斑塊亦有機會突然破裂,引致急性心肌梗塞。」

輸送至心臟的血液不足,會令心臟肌肉缺血,患者會於運動或飽餐一頓後出現胸翳或心絞痛。其他病徵包括心律不正、不適、氣促、頭暈、腳踝水腫、暈厥甚至暴斃。

「除了年齡、性別及遺傳等因素外,冠心病的誘因還包括高血壓、生活壓力、糖尿病、缺乏運動、癡肥、吸煙及高膽固醇。」郭醫生表示,雖然一半的冠心病患者的膽固醇水平都不是太高,但高膽固醇與冠心病的形成關係密切而膽固醇是一個可以改正的負面誘因。「現代人經常進食含高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食物,容易導致癡肥,大大增加患上冠心病的風險。此外,一些炎症如類風濕關節炎、牛皮癬、狼瘡症等,都會增加患病風險。」

診斷及預防

「診斷冠心病的方法,包括踏板運動心電圖、心臟超聲波、動態心電圖、心臟磁力共振、電腦掃描血管造影等。如須進一步確診,或出現心絞痛或血管栓塞的徵狀,便要考慮心導管檢查。心導管檢查是最後確診冠心病的黃金標準。慢性穩定冠心病的患者,藥物治療是必需的,常用的藥物包括阿士匹靈、他丁降膽固醇藥、硝酸甘油(俗稱『脷底丸』)、血管緊張素抑制酶等。嚴重的血管栓塞,便要考慮經皮穿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俗稱『通波仔』);非常嚴重的血管栓塞便要考慮搭橋手術。」

畢竟預防勝於治療,健康的心臟源自健康的飲食習慣。郭醫生說:「大家不妨養成『三低一高』(低脂、低糖、低膽固醇,高纖維)的飲食習慣,例如選吃橄欖油、蔬菜、瘦肉、全麥麵包及燕麥,並少吃煎炸食物、避免酗酒、及早戒煙,多做運動──最好每天運動約30分鐘。」

心臟將血液輸送全身,好讓身體機能正常運作,所以大家切記好好保護心臟,締造健康又快樂的退休生活!


鳴謝:
養和醫院心臟科中心主任郭安慶醫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