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2日
郵票的價值

對很多人來說,郵票只是貼於郵件上用作繳付郵費的小紙張。但對香港郵學會副主席李安娜而言,郵票所蘊藏的歷史及投資價值卻超乎想像。
嗜好之王
「集郵這門嗜好雖然只有百多年歷史,但被稱為『嗜好之王』,」在美國長大、自小受父親薰陶沉醉於集郵至今30年的李安娜說。「集郵」的歷史可追溯至1840年──全球第一枚郵票誕生,當年英國的羅蘭.希爾推動郵政改革,為今天可靠、快捷又便宜的通訊方法奠下基礎。在美國,第一枚郵票於1847年才出現;而曾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卻早於1862年發行第一枚郵票,比中國還早三年。「『集郵』吸引我的,正是那段濃縮又精彩的歷史。」
「您可以透過集郵了解國家的歷史,所以多數人都喜歡收集本土郵票,而我最喜歡收集家鄉上海的郵票,」李安娜說:「但當然也有例外:很多外國人都會收集1945年前的中國郵票,主要因為當年中國較少人有閒錢寄信往海外,而集郵的人亦相對較少,所以郵票的存量有限,成為珍藏之一。另外,也有不少郵票迷會搜集特定主題的郵票,例如蝴蝶、郵政史、指定年代的郵票,或是食物的歷史等。」
面積小,意義大
一張面積細小的郵票盛載着無數被遺忘的史料,在查探的過程中,李安娜感覺自己成為了偵探。「昔日的郵件在抵達目的地前,都會途經好幾個中轉站,不同國家的郵戳正好告訴我們郵件是經海、陸、空哪個途徑運送;郵戳上顯示的日期,則告訴您郵件的運送時間:從一封花上40天而非12天才能成功送抵目的地的郵件,您便可以推斷郵遞延誤的原因,例如戰爭,您亦能從中推測出當時的天氣狀況,例如天氣太壞船便不能出航,繼而了解背後的歷史。」
「信件上的郵票是一個資料的寶庫,因此集郵者往往會花上好幾小時去研究一張或一系列的郵票。這是一個持續的求知過程,透過集郵,您會知道在不同年代投寄性質不同的郵件所需的金額、郵件的運送路線、或是二次大戰時運送郵件的船隻等。」李安娜續道:「集郵是長者的最佳嗜好之一,因為它需要無限的耐性和專注力,這都是不少長者們具備的先決條件。不少集郵發燒友在研究郵票時不吃不喝,因為一點點的水分或食物都能破壞郵票。同一道理,集郵者也甚少吸煙,避免熏黃郵票。」
集郵須知
日積月累地,郵票的質地變得脆弱,所以需要小心打理。「您需要一隻高質量的郵票夾,以免在研究時損壞郵票;收藏時要使用護郵套,並保持藏點乾爽和使用報紙包裹護郵套以防蟲害。另外謹記將集郵冊直立儲存以避免壓壞郵票。不妨多閱讀參考書,了解集郵要訣,並多認識各國的歷史文化,有助您拆解郵票上之『謎』。」
投資珍貴郵票
談到投資郵票,李安娜指關鍵在於集郵者本身對集郵的知識和經驗。「唯有真正認識集郵的人,才能夠掌握投資郵票的竅門,因為只有珍罕的郵票才有價值,所以您必須有能力分析每枚郵票的歷史背景,才能分辨出哪些是珍罕的郵票。」
任何投資都涉及風險,投資郵票也不例外,最基本您得小心保護和收藏郵票。但李安娜認為投資郵票的風險相對較低:「投資郵票是一門長線投資,郵票的價值不會瞬間暴升或驟跌;只要保存得好,珍罕郵票不易貶值。」
她建議大家不妨由淺入深,從探究郵票歷史出發,直到您對集郵愛不釋手時才考慮參與投資仍未算遲!
鳴謝:
香港郵學會副主席李安娜
精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