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30日
迎接新成員





新生命的誔生總會令家庭變得熱鬧,但歡欣背後的爭執,祖父母和父母可能體會至深。成為祖父母應如何調節心態,令歡樂延續呢?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徐永德博士為大家一一解構。

「不同祖父母『對付』孫兒的方式各有不同,我不認為所有祖父母都會寵壞孫兒。有些祖父母的確比較溺愛孫兒,但同時亦有比較嚴厲的一群。我們先要明白,不同的生活環境、家境、學歷、經濟狀況、職業和社會地位等都會影響我們性格的發展,所以對待孫兒的態度亦因人而異,又何況是祖父母和新一代的父母呢?」若兩代間對下一代的期望有差距,難免會引起隔代紛爭,例如接放學、進餐的安排、作息的時間、對學習語言和參加課外活動的要求等都有機會成為爭端。所以祖父母與父母的管教方式「不一致」實在正常不過,無須太過介懷。

勿讓孫兒成「第一」

抱孫教人喜悅,同時亦產生一種責任感。很多長者抱孫後第一個想法就是準備「湊孫」,一心想減輕子女生活的負擔,為子女照顧新生命。徐博士指出:「開心是理所當然的,但若祖父母將孫兒放在生活上的『第一』,或變成生活的中心,放棄自己私人時間、興趣、甚至社交活動,影響自己的生活質素和健康,同時過分介入子女的育兒模式,甚至干預了子女的生活,便須反思了。」

「須知道,您的子女才是孫兒的父母,他們有責任和權利決定子女的生活模式,身為祖父母無須過分操心。就算您的子女是新手父母,但現今社會資訊發達,他們的育兒準備理應足夠有餘。祖父母應避免花太多時間介入子女的育兒方針,影響了自己原來多采多姿的退休生活!」

溝通重於一切

要化解兩代間的育兒紛爭,徐博士認為「聆聽」最重要:「祖父母的人生閱歷的確比子女豐富,但近年社會急速發展,生活水平提升和資訊發達,年輕一代的看法您或許前所未聞,但總有可取之處。要兩代取得共識,最重要就是『溝通』。」他強調:「一些外國研究顯示,家庭增添第三代成員,有些祖父母會更快樂和活躍,但亦有人壓力增加。此外,部分長者退休前位居要職、呼風喚雨,但退休後未及調節心態,成為與子女溝通的障礙。大家不妨打開心扉,耐心聆聽子女的想法,體諒子女的客觀環境限制,從多角度判斷子女的育兒方式,同時虛心諮詢子女的意見。」

尋求專業輔導

若有需要,祖父母不妨向專業社工傾訴或尋求協助,避免鬱結藏心底。社會福利署轄下200多間長者地區中心均設有社工服務,分佈全港的65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兩間設於東涌的綜合服務中心亦提供一系列家庭輔導服務。「要真正享受新生命帶來的樂趣,還得靠祖父母與子女好好溝通,找出一個皆大歡喜的相處模式,令歡樂得以延續!」徐博士寄語道。


鳴謝: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徐永德博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