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人口老化,不少人仕已逐漸步入退休年齡,退休生活安排已是切身及迫切的問題。如果沒有預先為自己的退休生活作出安排而導致日後即使再投身工作,為生活奔波,但生活水平亦有可能大不如前。故除非是富豪階級,否則一般人仕,應及早正視退休問題,對自己現有的資產作出合適的預算及規劃,投資於合適的項目上,為退休生活預早作出安排。
退休人仕面對的首要問題是退休入息。不少在職人仕都大幅低估他們退休後所需的開支,原因大概是他們並沒有把通貨膨脹蠶食購買力的影響計算在退休開支的預算內。如通脹率是每年平均5%,港幣100元的購買力在10年後只剩下港幣61元;20年後更只得港幣37元!
如閣下打算以港幣1,200萬元的積蓄來維持30年的退休生活,預計每年需要用港幣40萬元 (即每月約港幣33,000元) 。若把這筆現金存放在銀行而存款利率是接近零的話,要維持每月港幣33,000的生活水平,同時又要面對每年5%的通脹率 (即每年支出均要增加5%去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 ,閣下這港幣1,200萬元的積蓄會在短短18年內完全花光!
當閣下在退休後若干年已察覺到自己的財富開始大幅減少,定會開始控制消費,減少支出,這意味着生活水平下降的日子亦隨之開始。這例子正好顯示預早作出退休規劃、投資合適的項目為財富保持穩定增長及確保獲得長期穩定入息的重要性。
另一常見導致退休生活大失預算的原因,就是選擇了不適合的退休投資工具。例如,不少人仕以為投資籃籌股票,以股息作為退休入息是穩健的安排,但實際上,即使是最籃籌的籃籌股票價格波動亦十分顯著,個別股票派息的水平亦可以大幅改變,絕不是提供穩定及可靠入息的工具。加上現時股市極其波動,上落週期亦可以非常短暫,一不小心在高位入市,更可能要長期忍受賬面虧損的壓力,而真正得到的股息收入亦較預期大幅減少。
我會在「如何策劃退休 (下)」與大家進一步探討如何制定退休理財計劃。
作者:
盧世和
認可財務策劃師
ING Financial Planning 高級副總裁
簡介:
盧世和先生任職投資顧問及財務策劃顧問已有逾18年經驗,亦曾多次接受傳媒訪問,分享投資及理財資訊,並曾擔任不少投資研討會的講者。盧先生由1998年至2008年為「信報」撰寫多達200篇有關個人投資和財務規劃的文章,其後結集為「基金投資全透視」及「財務策劃金投資全透視」兩書。
盧先生亦曾在2001年至2010年為香港證券專業學會及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的多個持續專業發展課程的導師,在過去六年亦獲邀擔任由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與南華早報合辦、「指標」雜誌舉辦的最佳財務策劃師比賽評判之一。
伸延閱讀:
如何策劃退休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