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29日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六藝中的「御」指運動,多作身體鍛鍊,能促進身心健康,有助減壓和延緩老化。這次我們邀請了香港攀山專家鍾建民,跟大家分享登山遠足的樂趣與貼士。

鍾建民於2006年成為全球極少數能完成「7+2」探險的人;所謂「7+2」,是指成功攀登七大洲的最高山峰,並徒步滑雪到南北兩極。17歲開始在香港山頭闖蕩,40年來在各國山路上一步一步地奮進,還以為鍾建民已看盡千山萬水,把香港景色拋諸腦後,但他卻說「西貢的大浪西灣、蚺蛇尖真的很美麗」。

在鍾建民眼中,香港儘管沒有崇山峻嶺,但地理環境還是很特殊、能自成一格,登山方面亦非常多元化,有很多選擇。的確,香港有四大長途遠足徑,包括港島徑、麥理浩徑、衛奕信徑和鳳凰徑,總長達298公里;有24個遍佈全港的郊野公園;有須乘船才能到達的甕缸群島、果洲群島等8個地質公園。他特別提到「龍脊」,這曾被《時代周刊》亞洲版評為「最佳市區遠足徑」,位於港島徑第八段、在石澳後面,全程8.5公里,行畢約需3小時。若想多接觸人文色彩,鍾建民建議到西貢上窰一遊,因那裡有民族文物館和法定古蹟可參觀。

由於香港在遠足方面的配套相當完善,基本上只需購買一張印有行山路線的地圖,依從郊野公園範圍的所有指示便可以登山;加上交通方便和治安良好,吸引不少來自日本和國內的登山客。鍾建民認為登山活動適合所有年齡層人士,他有一位77歲的隊友,比年輕人還要健步如飛。戶外活動除讓人身心舒暢外,還會帶來一點成功感,他笑說:「當你發覺這麼高的山嶺也能征服,真的很有成功和滿足感。」

鍾建民強調,安全是所有運動的終極關注。香港過往的登山意外多源於中暑,全因夏天氣候潮濕,但在其他季節,也不應掉以輕心。他說登山一定要量力而為,清楚自己的體能範圍,預計上山與下山的能力;並配以適當裝備,如登山鞋、登山杖、快乾衣物、水、電筒等,並須對地圖、指南針、急救包等有基本認識,此外,切勿單獨行動以及必須留意天氣變化。要尋找您喜愛的登山路徑和其他實用資訊,大家可瀏覽漁農自然護理署「體驗自然」網站www.hkwalkers.net

希望大家能體會遠足的樂趣!

鳴謝:
香港攀山專家鍾建民
鍾建民,2003年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瑪峰,同年獲頒「名譽勳章」表揚他的攀山成就。著有《鍾情珠峰》一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