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中的「書」指語言與文字,透過學習讓大腦保持思維活動,可延緩衰老。我們邀請了書法家謝順佳老師跟大家分享習書法的心得。
書法是書寫漢字的藝術,古人說「書者,散也」,大抵是指書法能讓人放開懷抱達到無求境界。其後有人以歷代不少書法家如歐陽詢、柳公權、文徵明等都活超過80歲,而認定書法有養生的功用。年過70的書法家謝順佳老師學習書法逾30年,認為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對人的意志和精神,都有正面影響,甚至對精神渙散的人有所幫助。
謝老師表示因在書寫過程中,人要集中精神,拋開一切雜念,所以書法能讓人心平氣和,這點跟心理學家高尚仁教授的研究不謀而合。高教授從臨床實驗中發現人的心律會隨著書寫逐漸變得緩和,以科學方法印證書法有助鬆弛神經,促進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書法看似靜態,但寫字涉及多個關節和肌肉活動,從執筆的手指到手腕,再到手肘和肩頭,練字間同時鍛鍊身體。謝老師指出漢字由不同筆劃組織而成,書寫過程須有不同動作配合,下筆速度有快有慢,因此人的腦袋亦同時運作,有助提升腦部健康。而在臨摹過程中,有時會看不清字帖裡的字,但能從輪廓模樣推斷出來,從而提升人的觀察力,所以謝老師認為書法有助增強注意力及認知能力。
書法的「法」是指方法,有一套基本的法則去依循,不是隨意亂寫,在揮筆寫著點、橫、撇、捺的同時,也學習去審美作品的水平,謝老師說這讓人學會謙虛。他認為很多人每當碰到困難只會用一個方法解決,而學習書法能教曉人從品評鑑賞中辨識好壞,將人從頑固中解放出來,由是變得圓通。
坊間對於初學者有不同建議,有提倡以楷書入門,謝老師認為不妨跟從書法歷史的演變,即是先寫篆,然後是隸、楷、行、草。因為篆書雖然筆劃多,但容易控制;隨著時代,書體愈見複雜和講求速度,到了草書,字體看似簡單,但筆法卻異常繁複。至於楷書貌似較易掌握,但謝老師說能學會楷書運筆技法的「永字八法」是不容易的。
所謂「寫字益身」,何不捲起衣袖,取來紙筆墨硯,體驗這種源遠流長的中國養生之道?
鳴謝︰
書法家謝順佳老師
謝順佳,任職建築署高級建築師二十餘年,退休後致力推廣書法,曾在城市大學主持中國建築及書法課程,亦與瑪嘉烈醫院老人科的江德坤醫生合編《老有所為,恙有所寄》冊子,鼓勵長者學習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