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集體健身樂頤年
 





六藝中的「御」,以現代的用語來說就是運動。相信大家都在各區的公園見過晨運人士一起做運動,這些集體運動對退休人士有何裨益呢?


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行政總監黃永森表示:「集體運動一般指由教練帶領、10人或以上一起做的運動。如果場地許可,一般而言我們會由1位導師加上1位助教、帶領30位學員做運動。若場地面積較小,則會由1位教練帶領約15位學員。」

集體運動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是一些易學和體能要求較低的運動,如徒手健身操、毛巾操、長者健康舞、彩帶操等;當中又可概分為西式和中式兩大類。前者有近年很時興的瑜伽、健身操、拉筋、水力治療等;黃總監闡釋道:「中式的相信大家也十分熟識,包括太極、養生氣功、八段錦、扇操及太極柔力球。」

無論單獨還是集體運動,運動都對身體有莫大的好處。黃總監指出:「生理上,運動能強健心血管、延緩神經系統退化,同時可強化骨骼和肌肉,預防關節退化。研究指出,持續運動的長者,會較遲出現腦退化症及認知障礙的徵狀。」相比單人運動,融合了社交活動的集體運動,更有多一重好處:第一,有人陪伴能增強您做運動的決心;第二,在領操員的帶領下,您可逐步改善體質;第三,您可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近年社區開始關注『隱閉長者』和長者抑鬱症,集體運動正好讓長者多與別人交流,一邊舒展筋骨、一邊說說笑笑,減少患上情緒病的機會。」黃總監說。

黃總監更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原來不同的集體運動,男女學員的比例也有不同:「不知是害羞還是拘泥於肢體活動,我們發現男士較少參與舞蹈類(男女混合)的集體運動。有見及此,我們會為男性長者設計一些較『男性化』的運動,如詠春、養生氣功、器械健體班等,或是集合一班男士一起做運動。」

想參與集體運動的您,途徑有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長者中心、衛生署長者健康中心及多個社會福利署機構,均會定期舉辦不同的集體運動班,並聘請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的合資格教練來設計課程及擔任領操員。其次,新一代的長者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不少商業健身中心看準了商機,開辦專為婦女或長者而設的集體運動班,特別適合對運動場地和環境有要求的退休人士。」當然,大家也可集合自己的「老友記」,到各區的公園跟隨別人的帶領去做運動。不過由於這是自發性的活動,教練背景和資歷不明,所以大家務必小心選擇。

說到運動須知,黃總監說:「不少長者都有高血壓、糖尿病、腰背痛、關節炎等,因此應由低運動量的運動開始,例如一些不用長時間站立的坐式毛巾操、帶氧運動和彩帶操等。」他建議每個運動班前都進行簡單的健康申報,如此一來教練便能區分不同體能的學員、作出適當的指導。大家亦應諮詢醫生,詳細了解自己的健康及精神狀況,然後選擇適合的集體運動。

延伸閱讀:
長者健體計劃 www.lcsd.gov.hk/healthy/b5/elderly.php

鳴謝:
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行政總監黃永森
www.hkpfa.org.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