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研究已證實多做運動不但可鍛鍊肌肉,更有助修復受損腦細胞及延緩衰老。根據孔子六藝,運動可歸納為「御」。本文專訪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行政總監黃永森,讓大家了解正確使用健身器材的秘訣,以達致最佳效果!
致力推動本地體適能專業發展的黃永森表示:「健身器材主要分為四大類:阻力訓練器械(如肩上推舉練習器)、心肺訓練器材(如跑步機)、柔軟度訓練器材(如拉伸器及運動地墊),以及槓鈴或啞鈴套裝。這些器材專為鍛鍊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柔軟度及身體成分四大體適能元素而設計,配合循證的科學化訓練原則,對健康及體適能狀況帶來莫大禆益。」
健身器材運動.體健心更寬
黃總監指出,健身運動特別適合退休人士。他闡釋箇中關鍵:「阻力訓練能強化骨骼肌肉,加強骨骼肌肉對關節的保護,同時改善身體的平衡力,減少跌倒的風險;心肺訓練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及健康,促進新陳代謝,助您維持理想體格。柔軟度訓練則能活化關節,改善肌肉的柔韌度。所以均衡的運動處方是確保長者的活動自主能力及生活素質的基石。」
黃總監建議長者每星期應最少累積150分鐘或以上的中等強度帶氧性體能活動,而阻力訓練及柔軟度訓練應視為輔助性訓練;長者可針對八至十個不同的身體部位,每星期進行兩至三天的阻力訓練及柔軟度訓練。隨着正常的衰老,體能會逐漸產生不同程度的轉變,因此黃總監提醒道:「部分年輕人常用的健身動作,未必完全適合退休人士,因此您應跟隨合資格的健體導師或健身教練進行練習,以察安全。」
健步行.輕鬆又便捷
除了使用健身器材之外,黃總監又推薦一種人人都能做到的運動:「健步行」。健步行有分快慢,廣泛的定義是指以每分鐘完成50至100米的速度來步行。
「健步行的最大優點是,您可按自己的能力,隨時隨地進行;若能持之以恆,既可改善健康指標、提升體適能狀態,又有助培養規律性及個人意志。健步行屬低撞擊性的心肺訓練,對參加者下肢所承受的撞擊力也較低。」頻度方面,健步行屬於中等強度的活動,長者可分段每天或隔天健步行30分鐘或以上,每個分段不少於10分鐘。
長者健身注意事項
1. 為減少下肢及脊椎關節的負荷,您應選擇低撞擊性的運動,並適當分配負荷自己體重及非負荷自己體重的運動的比例。
2. 應考慮動作的平衡力需求,以避免運動時跌倒。
3. 應按能力選擇動作難度,採取「先易後難」的原則。
4. 健身應循序漸進,由低運動強度及少次數開始做起。
5. 健身前應進行多部位靜態伸展、整理運動及充足的熱身,為不同關節作好準備。
6. 健身時必須協調呼吸,避免閉氣。
7. 盡可能避免長時間進行仰臥、俯臥或倒斜體位的動作。
健身好處繁多,大家也快來鍛鍊體魄吧!
鳴謝:
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行政總監黃永森
www.hkpfa.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