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習樂器、甚至參加管弦樂團已經成為必然的課外活動之一,但對於一班年輕時專注為社會和家庭賣力的長者,在退休後接觸樂器就等同實現未圓的夢!香港主要管樂生產商之一「管弦樂坊Orchestre de Joíe」特別為銀髮族創辦了一個爵士樂團,我們專訪樂坊總監杜永政,分享他的創團理念,讓大家了解爵士樂如何實踐六藝中的「樂」、「御」及「禮」。
奏出人生歷練
管弦樂坊於2004年創辦,秉承「音樂無疆界」的宗旨,為4至85歲人士提供專業的管弦樂培訓。而樂坊特別為銀髮族創辦了「百老匯懷舊樂團」(前身為「長者懷舊樂團」,2012年易名),讓長者能以市價約一折的價錢,擁有並學習演奏樂器。樂坊總監杜永政回想創團來由:「2006年我們的樂團指揮尤健鐘跟我談到退休夢想,他說上海有著名的『和平飯店老人爵士樂團』,香港也值得有!」他闡釋道:「長者經歷良多,如能透過音樂將其歷練表達出來,所抒發的情懷和韻味是年輕人所做不到。我們遂於2007年成立了長者樂團,歷來培訓出來的長者樂手約有630人。」
實現長者夢想
百老匯懷舊樂團每四個月招生一次(逢2月、6月及10月),報名人士必須年過55歲,通過面試後便能成為為期一年的課程學員。為何必須面試?杜總監解釋道:「我們希望透過面試加深對報名人士的認識,從而增加他們學成的機會。眾所周知,不少樂手都是從小學習樂器,年長後才學實有難度;決心報名參加樂團的長者,大多在年輕時為生計而放棄了個人興趣,現在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態來學,我們更希望他們能夠夢想成真!所以我們會在面試時了解他們的體格及專長,為初學者挑選最合適的樂器,減低失敗的機會。」
無可否認,演奏樂器有一定的體格要求,例如樂手最少能夠看到兩尺外的樂譜、吹奏長號的樂手要有較準確的聽力等,但這些要求都澆不熄長者學樂器的熱情。「戴牙套有礙吹奏色士風,曾有長者為了學懂吹奏色士風而花了十幾萬元鑲牙!也有本來不肯做白內障手術的長者,為了看到兩尺外的樂譜而做了手術。還有行動不便的長者,為了攜帶六磅重的色士風而借用太太的買餸手推車……所以我絕對相信,長者學樂器比不少年輕人都認真。」
奏樂的益處
談到學樂器對身心的益處?杜總監回答說「很多!」原來,學員中有不少曾是醫學院教授和中醫,「根據他們的專業意見,學習演奏樂器能令人頭腦靈活、心境開朗,看樂譜能增強視力,吹奏管樂則能鍛鍊呼吸,更有『中氣』!記得香港電台《流金頌》節目訪問過我們,發現有長者在面試時隱瞞自己病情,原來有人中風半邊面失去知覺,但完成課程後面部恢復了知覺,亦有患末期病症的學員延長了壽命!──當然,這一切都是bonus(意外得著),開團時我們從來沒想過這些效果,但結果得到幾百人的證明。」學習演奏樂器不但實踐了六藝中的「樂」,同時能鍛鍊身體,實踐了「御」。
「學員們除了一起上課,還會三五成群飲茶或在家集體練習,有的更大膽地在公園、隧道或公眾地方練習!」杜總監指出,學員因此擴闊了社交圈子,無形中也實踐了六藝中的「禮」:「很多男學員在最初加入時都比較沉默寡言,不久便變得積極開懷,有社工說學員的太太『拍爛手掌』,沒想到樂團能夠改變丈夫的個性!」
「在課堂上,無論是船王、大學教授或基層長者都地位平等、融洽相處,跨越了社會階層的分野。曾有一位學員說,若沒有認識了這一群志同道合的團友,自己只是一名『公園阿伯』。看到學員能夠享受真正的友誼,提升退休生活的質素,令我也想自己年老時也加入樂團!」杜總監笑道。
「受惠的不單是學員,就連一些年輕導師,也被長者每天練習六、七小時的熱誠打動,增加了自信和滿足感。教導長者也令他們更善於跟父母溝通,間接促進了家庭和諧。所以即使因為慈善服務關係而薪金較低,但他們仍樂於教授長者。」
要參加「百老匯懷舊樂團」,學員每月只需要繳交數百元的學費,更可以低於市價購買樂器。一年的課程內,學員會有最少兩次義演,及於尖沙咀文化中心外進行街演。立即聯絡管弦樂坊,實踐未圓的演奏夢吧!
鳴謝:
管弦樂坊集團總監杜永政
http://odj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