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2日
生活快拍





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媒體藝術團體名冊的「錄映太奇」,多年來與不同的國際媒體藝術團體合作,於香港及全球各地推廣新媒體藝術發展。錄映太奇創辦人兼主席鮑藹倫,與您分享新媒體藝術的意義及價值。


錄映太奇的誕生

何謂「錄像藝術」?很多人自然地把它與電影劃上定號。鮑藹倫回想創辦錄映太奇的因緣:「電影和科技這兩者走在一起就誕生了『錄像藝術』。」她娓娓道來:「我十分尊敬的導演彼德.格林納威曾經說過,電影之所以是他最喜歡的媒體,全因為那年代長大的人都愛透過電影來講述故事。雖然我比他年輕,但我卻非常同意格林納威的說法──透過錄像藝術說故事。」

由展覽、工作坊、表演到藝術家駐場及交流計劃,多年來香港非牟利藝術團體錄映太奇一直是本地媒體藝術的先鋒,致力於推廣、創造及保存錄像和媒體藝術,並為藝術家和愛好者提供一個匯聚媒體藝術及文化的多元網絡。創辦至今短短二十多年,錄映太奇除了在牛棚藝術村的會址外,更把藝術活動拓展至社會,從商場到學校,從藝術村到博物館,從香港走到國際,可謂成績斐然。

鮑藹倫愛上錄像,卻碰上一個錄像藝術生產貧乏的時代。「還記得當年幾乎找不到攝錄機或錄像播映機可供私人租用,而且大部分戲院只會播放流行電影,換言之想創作錄像藝術的人,不論是器材、儀器、道具或播放場地全部都得靠自己。」但鮑藹倫並沒有放棄,遂與另外三位錄像藝術的愛好者創辦了錄映太奇,以便以團體的身分租借器材和預訂播映場地,把錄像藝術普及化。

「錄」化退休生活

鮑藹倫認為,時至今日大家能夠隨時隨地製作自己的錄像藝術。「只要有智能手機或電腦在手,您便能創作錄像藝術。有沒有故事大綱都沒所謂,那純屬個人喜好。」

鮑藹倫相信,所有喜歡動態影像和聲音的人都能夠創作錄像藝術,而錄像藝術可以是退休人士最佳嗜好之選。「今時今日的長者十分緊貼科技潮流,不但會用 Skype(視像通話)來跟身處外國的孫兒或朋友聊天,更懂得創作錄像來教子女和孫兒怎樣煮家鄉菜。由此看來,長者們絕對勝任以錄像為媒體工具來表達自己的藝術性想像。何況長者一般都較有耐性,他們會花時間去看完一段 20 至 30分鐘的錄像展覽或裝置。人生閱歷豐富的他們,更能細心咀嚼和理解錄像裝置和媒體藝術家的意念。」

那是否代表錄像藝術的製作老少咸宜?鮑藹倫對此表示百分百同意。「重要的是一個好的點子或概念,硬件倒是其次。若有相機或智能手機,嘗試在拍攝時把相機當成毛筆般移動,得出來的影像本身便是一張錄像藝術品。要啟發靈感,可以參考其他大師的作品──您可以看場電影、讀一本書,或是逛逛展覽。」

如果您也有興趣創作個人風格的錄像藝術品,不妨從錄像通訊著手。大家可以先以自己的智能手機、手提攝錄機及坊間的各種電腦錄像編輯程式為開端。當然,一個好的概念或主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妨瀏覽錄映太奇(http://videotage.org.hk)公開讓大眾參考和作研究的「媒體藝術系列」,看看香港現有的錄像及媒體藝術作品能否啟發靈感。開展新嗜好,豐富您的退休歲月。


鳴謝:
錄映太奇主席鮑藹倫


返回